隔濕機能性布料

隔濕機能性布料

什麼是隔濕機能布料? 濕度管理織物的設計原理

影響運動服飾穿著舒適性最主要的原因為運動所產生的汗水傳輸問題,當運動大量流汗和熱濕氣滯留在皮膚和運動衣服之間時,容易造成衣物潮濕悶熱或濕黏緊貼皮膚,不僅不雅觀亦容易產生風寒效應的穿著不舒適問題,所以唯有讓衣物能快速吸收汗水並將汗水傳導至衣物外面表層並迅速擴散和蒸發乾燥,才能達到保持皮膚乾爽舒適及衣物快乾的目的。近年來隨著消費和運動型態改變,促使機能性布料的開發快速成長,面對市場多樣的機能性服飾選擇,消費者可把保持乾爽舒適機能的產品列為重要選擇考量,茲簡易說明數種不同濕度管理機能織物的設計原理,僅供參閱。

  • 雙面結構布料:此類型的吸濕排汗織物是利用雙層組織結構,通常會利用兩種不同吸濕性的纖維組成,接觸皮膚層使用疏水性纖維,織物外層則使用親水性纖維,可藉由毛細作用轉移汗水,使汗水能由內往外傳輸並在衣物外層擴散乾燥。
  • 減少布料與皮膚接觸面積除應用纖維特性外,設計織物表面組織紋路來減少布料與皮膚接觸,這種組織結構可為凹凸紋路設計或刷毛加工,如此亦能使皮膚保持較為乾燥,甚可增加衣物內層與皮膚間的空氣層,達到溫度變化緩衝作用以避免身體活動後容易感到寒冷感覺。
  • 塗佈單向導濕助劑:使用親水或疏水型加工助劑此加工能在布料的內外層維持一個自小而大的表面張力漸變梯度使得水分以單方向傳輸移動,讓布料內部表面保持乾燥。 

吸濕排汗早被視為機能性服裝的基本需求,現更隨著材料技術發展和相關濕度管理測試方法檢驗佐證,顯然已提升為服裝穿著舒適度的重要指標。濕度管理可透過纖維材料設計、織物組織設計、染整加工及精密塗佈等多種方法達成,故隨著各領域持續的製程技術突破及研發創新,可將濕度管理的紡織品推展至更高層次的高機能性服飾應用。

常用的濕度管理評估方法:織物濕度管理性能的衡量是採用液態水份管理分析儀(Moisture Management Tester)簡稱MMT,依AATCC TM 195-2011試驗規範。MMT為模擬影響人對濕氣的感覺,測量液體於紡織品上3D傳導流動特性。針對織物液態水分傳導的吸水速率、擴散速度、單向傳輸指數來做織物濕度管理總體性能的評估。



 

相關商品